X

榜样力量|跨国协作,分秒必争,新海航海航技术顺利完成境外紧急排故工作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4日 分享到:

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线,更是航空企业发展的立足之本。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机务维修队伍,离不开每一位从业者的坚守,更离不开跨部门协同的强大合力。新海航海航技术深耕民航维修领域十余年,始终将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放在核心位置。在一线岗位与基层管理中,党员先锋、业务骨干们化“领头雁”,带领团队勇挑重担,而一线机务工作者正是这群守护者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用责任扛起安全重任,用奉献铺就平安归途。

深夜的莫斯科机场寒气袭人,一架监控到发动机燃油滤故障的飞机落地机场,此时,航班过站时间已十分紧张,若不能快速处置,不仅会影响航班正点起飞,更可能波及后续航线运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应急排故战,就此打响。

“收到故障信息,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中南维修基地客户管控中心带班主任第一时间接报,迅速进入AOG状态。作为协同中枢,他一边紧急联动工程部,对接海航技术派驻人员,确认当地维修资源,另一边主动协调AOC运行控制中心联系机组,提前规划试车流程,为后续工作扫清前置障碍。

指令下达后各部门迅速响应,维修控制人员同步跟进,面对当地资源受限的情况,他们逐条梳理可用资源清单,将飞机的技术参数、派驻人员的现场反馈汇总整合,形成清晰的决策参考,第一时间传递给一线维修团队。同时紧盯航材运输轨迹,协调场站落实工具与作业场地,反复确认试车流程的每一个细节,用严谨细致筑牢保障根基。

技术支援中心则以专业实力全程护航,成为这场攻坚战的“技术大脑”。接到协同需求后,团队迅速召开线上紧急会议,明确油滤拆检的工作标准、人员资质要求及所需航材工具清单,安排专人实时跟踪航材保障进展,配合维修控制人员完成与机组、场站的多方沟通,紧盯现场执行要点。

前方有技术支撑,现场有担当冲锋。海航技术莫斯科派驻工程师郝诚彬,作为一线“排头兵”主动扛起重任。面对当地资源有限的困境,他多方联络、反复协调,终于打通航材运输通道,相关油滤及封圈连夜从场外疾驰运往机场,在黎明破晓前送达现场,为排故工作争取到了宝贵的窗口期。

航材到位,攻坚提速。维修保障团队与飞行机组立刻进入“协同作战”状态,拆检油滤、系统测试、试车验证。每一个动作都精准高效,每一个环节都衔接顺畅。而远在后方的维修控制人员与技术支援团队并未松懈,他们提前制定多套应急处置预案,实时协调试车资源,确保现场遇到任何问题都能第一时间得到响应。

晨光微露时,随着飞机引擎发出平稳的轰鸣声,故障彻底排除,航班准时滑向跑道。这场高强度的跨部门协同作战,不仅展现了海航技术团队在突发情况下的快速响应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更彰显了“上下一心、协同攻坚”的团队精神。

此次莫斯科外站应急排故,是海航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成效的生动缩影,更是跨部门协同作战的精彩实践。未来,海航技术将继续以安全为核心,以协同为纽带,打造更具凝聚力、战斗力的维修团队,用硬核实力守护每一次平安飞行。


版权所有 © 2020-2025 海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琼ICP备16000429-1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