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徐明)在民航维修领域,现代维修技术越来越复杂,如何建立和优化民航维修培训体系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海航技术,就有一群专注于培训体系研发的工作者,他们以能力胜任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培训体系,潘轲峰老师就是其中的一员,从三尺讲台到幕后培训政策研发,他用实际行动不断地诠释着“工匠精神”的精髓。
潘轲峰在学习模拟机操作
潘轲峰,1999年加入海航,在机务维修培训的岗位上已经工作23年,现担任培训管理部教员、培训研发工程师,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潘老师”。潘老师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在培训体系建设方面有深入研究,在航空集团内被公认为这方面的权威,在民航业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20余年的机务培训生涯中,潘轲峰一直为体系的建设而不懈探索,奋勇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机务人坚守不渝、严谨踏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精益求精,扎根培训二十载践行初心
潘轲峰起初是从机型课程和基本技能授课开始,在三尺讲台上,潘老师认为“传道”最为重要。在教学工作中,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他常说:“重大事故的发生,往往来自于一个小的疏忽。”在担任局方基本技能考官时,考生只要把保险丝打反,哪怕其它的题做得再好,他都不讲情面。在考核学员查手册时,他就坐在考生身边,考生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有根有据,不能遗漏。在讲解不安全事件时,他反对将事件简述化就给出结论,他认为过程越详细越能让人清楚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而后引以为戒。
从事十多年“前台”培训工作之后,潘老师于2010年转岗为“幕后”培训研发工程师。因为有了之前的经历,他倍感培训政策研发工作责任重大,会对学员业务知识、专业能力和作风养成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培训研发工作,从点滴做起,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任务。在培训研发岗位这几年,潘轲峰曾多次参与上级单位重要文件的修改和评审,提出了一些宝贵中肯的意见并得到采纳。
创新教学用行动诠释当代“工匠精神”
潘轲峰不仅工作严谨,敢于探索,还具有主人翁意识。机务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岗位,根据要求,机务人员机型复训需要定期开展。为方便复训,节约时间及人力成本,潘轲峰创新性提出将传统的线下复训转变为线上形式,并牵头推进班组培训平台的搭建。该平台后来也成为了全民航首个班组学习平台。为一步优化培训方式,潘轲峰又找到IT人员共同开发出目前在用的网上学习系统和安全教育班组平台,既方便了员工学习,又提高了学习的时效性,获得了大家一致好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潘轲峰再次超前响应,在局方文件下发之前,率先提出以线上授课的方式解决培训问题,有效推进了疫情下机务培训的持续开展。
为解决维修人员实作技能训练机会少的难题,潘轲峰加入部门研发团队,借助VR(虚拟现实培训)高科技手段创新开发VR教学平台。从设备采购到创建VR模型,他和团队一起,开发出模拟指挥飞机、绕机检查、舱门开关、滑梯包拆装等多项教学课程,并相继投入到教学应用。该VR教学平台于2020年正式上线,成为国内首家经民航局批准的基于VR技术的授权类实作培训平台。2021年11月,在民航海南地区飞机维修技能竞赛中首次运用VR技术开展竞赛,该技术一亮相便受到局方和业内同行的高度称赞。
韶华易逝,光阴荏苒。潘轲峰二十余载为海航技术机务培训系统辛勤地付出着,一路上没有鲜花的芬芳,只有付出的汗水。他把机务培训这一职业当做自己一生挚爱的事业去追求,他把“职责与敬畏”扛在肩头,把为不同岗位人员提供最适合、优质的培训方案作为自己的职责,他就是海航技术机务培训系统的领航人。在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机遇下,维修培训体系承担着新的工作和挑战,在海航技术,像潘轲峰一样热衷于培训事业,不断开拓创新的优秀教员还有许多,他们将牢记初心,持续打造能力胜任型培训体系,为集团的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机务维修人才。